58、“何其自性,本自具足”是生佛一如,因为众生有妄想、分别而不能证得。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,什么时候迷失了本性?为什么众生能迷失?还有居士问:“佛性、众生性本来是一性,为什么有凡圣之别?成佛的情识与

2017-04-11
来源:

答:它俩的含义是一个,我把自己的看法跟同修说一说。佛说:“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,只因妄想分别执而不能证得。”我们应该明白佛性里面包括什么?包括本觉、不觉、始觉、随分觉、究竟觉这几方面的不同,统称为佛性。当往生后证得圆满法身,才能够称入了圣流。那么什么时候我们丢的?佛性并没有丢,它怎么能丢呢?它是染污了,就是一个洁白的、发光体的宝珠一下子掉到墨碗里去了。拿出来以后是墨球了,是不是宝珠?还是宝珠,只是外表染污了,本体并没有丧失。

什么使我们的佛性染污了?贪著心、嗔恚心、愚痴心、五欲六尘和我们众生自私自利这个心,它们覆盖了我们的本性,所以使我们本来的佛性不能得以显现。不显现的时候,这个佛性称他是凡夫;显现了以后,本体显露出来了,我们就称他是圣人。实际圣人和凡夫本来是一性,没有区别,从理上讲没有区别,从事相上来说又区别很大。障蔽了如来性的根源是什么?是无明,是烦恼,就是不明诸法的实相。无明障蔽了我们对诸法实相的认识,不明诸法实相就产生了认幻为实,将幻觉当作真实,认物为有,愚不可及。这就是佛在《金刚经》里面所讲到的:“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”把幻觉的东西我们老当作真实。由此可见,佛性的本体是清净光明的,像大圆镜,我们对这个本体起个名,就叫作光明的觉性,这就叫佛性。

而凡夫是烦恼重重,在处事、待人、接物中牵挂、忧虑、烦恼老缠绕我们的清净之心。被五欲六尘和贪嗔痴慢所染污的性体,染污以后我们管它叫作情识,未染污的我们管它叫作如来性,其实都是一个,本体并没有改变。若不真正把染污的因缘去掉,你永远是凡夫,永远是六道众生。这就叫作情识缠绕,被情识所缚。我们生的时候是情识,死了以后也是情识,这就是业力的心现识变。我们吃的、用的、住的环境、生活的范围无不是心现识变,这就叫情识,有情识就是凡夫。

所谓情,就是我们平常所牵肠挂肚放不下的感情;识就是八识——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、末那识、阿赖耶识,这是八识,这八识是我们凡夫生活所依赖的作用。成佛以后,绝对没有情识,显现自己的如来本体,就是我们这个妙明真心。它是以空寂为体,随缘度众生,无度不度的心,所以说对佛心我们给它下个定义,就称它是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正觉心、慈悲心。对这十个字,其实我们也是方便说,你若执于它也不对,所以对佛菩萨的境界,我们只能意会,不可言说。这就是“开口便错,举念皆乖。”一说就错了,所以一言以蔽之,就是不可说。但是同修明白这个道理以后,可以自己去悟,悟得!


阅读1182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